欢迎您光临电机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清驰电机网
文章来源:本站

  新形势下汽车的产业链确实已经悄悄的在改变。这不过你不注意而已。

  现在是以节约能源为主的车型最为各大企业商研发的方向,包括外国的奔驰宝马前几年就出来小排量的车型,经济实惠被很多消费者认可,还有就拿奥迪a6l那款百公里最省6.5升,这个耗油量接近1.6排放量的车型。

  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一开始国内比亚迪混动汽车,现在纯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政府部门的补贴支持,现在技术方面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各大汽车商多在研发新能源汽车。

  在这个新形势下,汽车的产业链朝节约能源为主和新能源汽车方向走。

  文陈超然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变革,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化汽车技术,都在2022年有了关键性的突破。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无论是传统车企、科技巨头,亦或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其中,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的BAT则瞄准了车联网这一巨大市场。在车载系统走向在线化之后,手握内容、服务、云平台和软件工程能力等服务资源重器的BAT已经是车企联盟的中心角色。

  汽车全产业链主要包括五部分:汽车原材料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经销商/汽车后市场-消费者,并形成三个生态圈:制造生态、金融生态和流通生态(如图1)。

  ▲图1 汽车全产业链图

  汽车行业已经非常清晰的呈现出四化的趋势,即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数字化与共享化,而数字化则会贯穿未来汽车行业的全过程。未来几年,节能、环保将是汽车行业电动化、新能源化发展的驱动力。而掌握电控、驱动电机和电池的核心技术是我国汽车行业能否保持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的三个关键板块,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品质性的关键因素。汽车作为单纯交通工具的属性在弱化,智能互联、人车交互、自动驾驶等技术方兴未艾,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朝着移动终端的特性迈进。

  在汽车产业升级和新政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结算市场和消费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很多新型结算工具和新零售模式都应运而生,为汽车产业链带来新活力。

  在结算方式方面,汽车产业链主要有现款结算(包括支票、电汇、信汇等)和票据结算(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形式。汽车行业属于典型的使用票据行业,对票据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上下游生态的结算中,票据使用量达到了80%以上,据财资一家对陕汽控股的采访介绍,陕汽控股上下游结算量的90%为银行承兑汇票。可见,许多大型汽车生产商都属于票据结算的大户,是银行营销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的黄金客户群体。目前汽车全产业链的结算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同时部分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

  根据七家上市龙头汽车企业表现(图2),2022年7家整车制造企业的平均应收票据占比为18%,超出了平均应付票据占比(15%)。其中东风汽车、比亚迪和江淮汽车的应收票据占比都低于应付票据占比,即这三家企业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对其上游供应商进行票据结算,但是上下游的票据结算量都不多,东风汽车上下游票据结算量为(32%、22%),比亚迪和江淮汽车的上游票据结算占比均低于20%,对下游的票据结算量则均低于10%。其余四家企业尤其是长城汽车,应收票据占比(49%)极大地超出了应付票据占比(5%),这说明长城汽车与下游经销商近半数交易中采用票据结算,而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则大部分采用现金结算,这样的结算方式容易给长城汽车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长安汽车2022年应收票据占比(36%)略高于应付票据占比(26%),一定程度上说明长安汽车对于产业链上下游更多采用的是现金结算,且现金支付占比高于现金回款,需要关注具体支付金额与回款金额的差距,防止出现资金缺口。而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的应收票据占比和应付票据占比相对非常低,即其产业链上下游绝大部份交易采用现金结算,票据结算比较少。

  ▲图2 7家上市汽车整车企业2022年应收/应付票据占比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每家企业的数据均来自公司年报,最终由财资中国整理得出)

  从流动性管理和票据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整车制造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中应该注意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结算方式,做好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的期限管理,以降低因期限错配而导致资金紧张的风险;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保理、回购、打折或者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从而解决短期资金调头以及供应链金融难题,提高业务效率、增加资金收益。

  在新零售模式方面,传统的汽车销售大部分被4S店垄断。由于缺乏竞争,4S店普遍存在擅自加价、捆绑销售、品类少、零整比高等通病。但随着2022年4月14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发布,国家规定销售汽车无需再获得品牌授权,这将打破原有的垄断格局,为汽车产业链的销售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同时新办法提出供应商不得对经销商要求同时具备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供应商不得限制经销商为其他供应商提供配件及售后服务。也就意味着维修和售后服务不再局限于4s店,未来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多元化发展。新政策环境下,汽车超市、汽车卖场、汽车互联网电商等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新零售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和企业商业模式的迭代,汽车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和财资管理在企业经营和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是保障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汽车产业链财资视角来看,其中最关注两块内容,分别是流动性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流动性管理第一位就是全球账户余额可视度,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所有的账户至少能做到可视性,每个账户有多少钱至少能够看得到。第二个就是资金池,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约内部的资金调拨成本,通过资金池实现支持日常运营的目的。其次汽车行业更关心的是营运资金管理。融资在汽车企业管理当中占很重要的部分,而且汽车行业资金管理的集中化程度比较高,92%客户都会采用集中管理,或者是集中管理和地方管理一起执行,甚至85%的企业客户会进行集中性风险管理。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中心,通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构成一条高度关联的产业链条,导致资金的周转期比较长。如果长期占用应付账款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自身信用度,如果没有及时付款还会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也有可能造成上游供应商资金链的断裂,破坏了整车制造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友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应对应收账款的回款问题。我国整车制造企业的产品大多是采用赊销的方式完成销售的,由于应收账款的收回是需要一定期限的,当应收账款的增加时,企业的坏账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汽车零配件企业也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一般呈现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慢、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国内很多汽车零配件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都过于单一,也很容易受到银行监管政策影响而陷入资金断裂的流动性风险。另外,汽车零配件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执行力较低,目前较多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形同虚设,因此如何有效的分配企业资金的使用,如何建立与完善资金的使用计划,是汽车配件制造企业需要在资金管理中思考与研究的。

  我国汽车经销商大部份是中小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融资渠道少、资金成本高、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库存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经销商都处于高负债经营、资金链紧绷的状态,缺乏系统的资金使用规划以及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和措施。因此,保持适量的营运资金、改善营运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对维持经销商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也是我国汽车经销商需解决的问题。

  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产业不可忽视的话题。作为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而丰富的汽车产业链场景带来了大量数据的沉淀,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共享信息链,掌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以数据分析、平台化设计等升级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而推动汽车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创新。

  目前,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在新能源车企增多以外,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投入电气化转型的浪潮,电气化技术在汽车行业得以很好的应用。而电气化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2022 NI趋势展望报告》中就指出“所谓汽车电气化,是将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化合二为一。”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AI和大数据等技术,重塑业务模式,拓展智能生产、风控和营销,并切入汽车消费场景,优化驾驶者的消费体验。而共享平台和车联网的兴起也在改变汽车产业生态圈,为车企的业务发展带来新思路,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人车互联。

  

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产业链金融领域,根据融资对象的不同,汽车产业链的金融模式可以分为物流端金融(面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消费端金融(面向消费者)两种形式。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两种形式也衍生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别的融资模式。而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出现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开放、智能、高效迈进。

  在我国,汽车产业链金融主要依托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以为消费者提供购车按揭贷款和融资租赁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汽车金融公司开始成为新载体,它们凭借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使消费者信用数据和征信程序变得更加简单和透明化。未来,面向消费端和物流端的汽车金融平台将愈发多元化,从传统银行向多维度延伸,最终形成银行、线下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等多层面的生态供给网络。汽车金融领域的各集团、企业也不断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对开放金融平台的搭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但整体来说,我国面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汽车平台数量稀少,未达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联结,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不足在产业链上缺乏融资手段。未来,汽车产业链应该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组成“M+1+N”的金融网络,其中1是业内整车制造龙头企业,M是其上游的主要供货商,N是其下游的主要经销商。核心企业作为中坚力量,可以通过自身信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从而能将数量庞大、零散化、信用能力不足的各中小企业纳入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金融生态网络中来。同时,物流端金融和消费端金融应该打破割裂的现状,打破数据孤岛,将线下主机厂、4S集团、供应链核心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和汽车网商等融入到一个开放、智能、高效、稳定的汽车金融大数据智享云平台中,打造黑名单共享平台,进行云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和服务体系,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引领汽车金融行业的风控新模式。

  《中国产业链财资交易及财资风险研究——汽车产业调研报告(2022)【pdf简版】》

  财资中国商城火热上线!

  进入财资中国商城(mall.treasurychina.com)直接订购~

  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产业不可忽视的话题。作为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而丰富的汽车产业链场景带来了大量数据的沉淀,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共享信息链,掌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以数据分析、平台化设计等升级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而推动汽车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创新。

  目前,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在新能源车企增多以外,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投入电气化转型的浪潮,电气化技术在汽车行业得以很好的应用。而电气化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2022 NI趋势展望报告》中就指出“所谓汽车电气化,是将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化合二为一。”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AI和大数据等技术,重塑业务模式,拓展智能生产、风控和营销,并切入汽车消费场景,优化驾驶者的消费体验。而共享平台和车联网的兴起也在改变汽车产业生态圈,为车企的业务发展带来新思路,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人车互联。

  在产业链金融领域,根据融资对象的不同,汽车产业链的金融模式可以分为物流端金融(面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消费端金融(面向消费者)两种形式。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两种形式也衍生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别的融资模式。而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出现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开放、智能、高效迈进。

  在我国,汽车产业链金融主要依托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以为消费者提供购车按揭贷款和融资租赁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汽车金融公司开始成为新载体,它们凭借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使消费者信用数据和征信程序变得更加简单和透明化。未来,面向消费端和物流端的汽车金融平台将愈发多元化,从传统银行向多维度延伸,最终形成银行、线下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等多层面的生态供给网络。汽车金融领域的各集团、企业也不断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对开放金融平台的搭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但整体来说,我国面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汽车平台数量稀少,未达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联结,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不足在产业链上缺乏融资手段。未来,汽车产业链应该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组成“M+1+N”的金融网络,其中1是业内整车制造龙头企业,M是其上游的主要供货商,N是其下游的主要经销商。核心企业作为中坚力量,可以通过自身信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从而能将数量庞大、零散化、信用能力不足的各中小企业纳入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金融生态网络中来。同时,物流端金融和消费端金融应该打破割裂的现状,打破数据孤岛,将线下主机厂、4S集团、供应链核心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和汽车网商等融入到一个开放、智能、高效、稳定的汽车金融大数据智享云平台中,打造黑名单共享平台,进行云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和服务体系,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引领汽车金融行业的风控新模式。

  汽车的发展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

  

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发生了哪些变化?

  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再有突破性发展很难;汽车的操纵性和NVH主要区别专业在车辆成本方面;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模块就在汽车的电子电器。

  无可争议,电动汽车的发展,一定是未来汽车的方向

  19年汽车主机厂动荡最大的一年,抱团取暖已成常态;

  上游产业链依据汽车的发展而定,近几年也崛起了一批有优质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商,锂电池更是突出,5年左右的时间会对新的配套企业进行洗牌;10年内对新能源车企优胜略汰;

  最值得期待的是汽车的营销模式,传统的4S店还未受到冲击;购车平台越来越多,直销模式也在新能源车企开始探索,特斯拉、蔚来两大国内外新能源高端车型已经布局直销店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汽车的发展已经进入调整期,连续18年的火爆增长开始退坡,但这不是意味着汽车行业已是夕阳行业。这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历程,变革一定会有,变革之后仍会健康的发展。

  汽车产业和汽车线束的变革带动着汽车线束加工的主体——线束加工设备需求的改变和增长,对线束加工设备的生产制造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鹤壁海昌与树根互联合作,将工业互联网引入线束加工设备的生产环节,依托根云平台,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所有部件之间的能量传输和通信都通过线束来实现,汽车线束是血脉,汽车引擎是心脏,心脏因血脉而跳动,引擎因线束而运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腾飞阶段,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如今每年产销已近300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产业的繁荣,自然带动了汽车“血脉”的汽车线束市场的增长。中国也成为全球汽车线束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行业的繁荣势必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随着汽车各项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元器件越来越多,线束越来越复杂,对线束加工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批如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鹤壁海昌)这样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线束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在汽车线束高增长的浪潮中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

  鹤壁海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连接器及线束加工设备科研、生产集团——天海汽车电子集团旗下,专业的线束加工设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包括全自动下线压接机、端子压接机、压接模具、剪剥机、拉力试验机、端子剖面工作室、线束检测系统等全套线束加工、检测设备,是安波福、莱尼、李尔、比克希、西门子、博世等众多国内外汽车线束制造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巴西、埃及、俄罗斯、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电动化已是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潮流,是车联网、自动驾驶的前提,但,实现汽车电动化不仅仅需要改变能源结构,更重要的是需要输送能力、机械强度、绝缘保护和电磁兼容性方面都更强、更大量的汽车线束的支撑。

  汽车产业和汽车线束的变革带动着汽车线束加工的主体——线束加工设备需求的改变和增长,对鹤壁海昌的生产制造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鹤壁海昌作为典型的机加工企业,拥有精密电加工机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数控雕刻机床、工具磨床、激光打标机等各类机械设备,涵盖数控、PLC、伺服、机器人等各类系统;FANUC、三菱、西门子、新代、安川、松下、德玛吉、森精机、马扎克、牧野、大隈等各大品牌。品牌多、设备杂的生产现场,想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能、降低能耗、提升成品率,首先必须实现所有设备的联网,打破原先处于数据孤岛的工厂设备,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但如此多品牌、多种类的设备,联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树根互联基于长达12年的技术积累和超20亿元的累计投入发展,如今的根云平台已经覆盖95%主流工业控制器,支持600+种工业协议解析,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66.8万台。强大的联网能力,无疑是机加工企业联网的不二之选。

  2022年,鹤壁海昌与树根互联合作,将工业互联网引入线束加工设备的生产环节,依托根云平台,对鹤壁海昌汽车线束设备制造中心进行了机床物联信息化的升级改造:

  (1)新增设备驾驶舱:实现实时的设备状态监控,秒级的设备状态变化响应,实时掌控生产状况。

  (2)构建成熟的设备效率指标体系:包括开机率、作业率、尖峰率、能耗、能耗费用、产量等,综合反映设备效率及管理水平、能效水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3)构建综合多维度设备指标查看体系:包括组织维度、工艺维度、厂房维度、时间维度,多视角、多场景、灵活方便的查看设备运转状况。

  (4)全程可视化管理:实时滚动播放的3D可视化设备布局图看板、状态效率看板、产量看板,生产流程的关键数据、设备效率、OEE、产线流程工况、能耗分析、产能预测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实时动态的数据更新,让真实的生产情况跃然“屏”上。

  该可视化大屏基于“云视界”制作。云视界是一款立足于工业领域的云端可视化工具,基于根云平台强大的IoT能力,将机器数字双胞胎与业务模型相融合,为工业领域带来全新的运营界面、展示界面、机器交互界面。

  ·丰富模板,海量素材,炫酷组件;

  ·托拉拽轻松组态;

  ·一键发布,手机、电脑、大屏多端自适应。

  云视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业务领域渗透,财务可视化、营销可视化、服务可视化、运营可视化、配件管理可视化等等,深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改造升级后,改变了之前设备运行时间、OEE、设备稼动率等数据都需要专人定期到现场一台台进行统计,再进行报表统计及制作,费时费力,工作复杂,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通过设备实时IoT数据的采集,对设备的稼动率、历史状态、用时分析、报警分析、生产运行参数等价值指标的建模和统计分析,实现了对设备资源利用率的全方位透视,设备利用率提升了30%,人工减少了10%,生产效率提升了15%。而生产可视化大屏,更是大大提升了生产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与便捷性。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利剑要发挥出耀眼的光芒,离不开磨刀石的精心打磨。如果说线束加工设备是汽车线束生产的一把利剑,那么具有强大联网能力的根云平台就是一块“磨刀石”,是助力线束加工的腾飞之翼。

  更多精彩资讯,转载自IOT【根云视界】~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电机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